界面新闻记者近日发现,在数字人民币红包走进千家万户之后,中国数字人民币“高阶玩法”—— 基于智能合约的“元管家”在数字人民币APP上正式亮相。
在官方介绍中,“元管家”是一款基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一项预付消费资金管理业务,“元管家”有着资金锁定、防范挪用、消费完成自动结算、交易明细一目了然等特点。
在预付场景消费中,发卡商户购买预付消费服务后,可以预先将资金存放在运营机构,并专项用于在商户使用的消费行为。“元管家”功能将可以实现预付资金以数字人民币的形式由运营机构管理,在实际完成消费后划转给商户。
但在目前试点阶段,该服务仅向部分商户开放,用户可以对元管家卡片进行充值,在商户购买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保障的相关产品后,就可以在数字人民币APP使用。
智能合约生态将保持开放共享
今年9月2日,央行数研所所长穆长春在2022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对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功能进行了较为系统性的阐述。
穆长春表示,在数字人民币的顶层设计中,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了数字人民币的可编程性,使数字人民币在确保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交易各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
穆长春表示,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生态建设中,央行数研所将搭建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生态服务平台,对通过审核的合约模板统一注册,并在各机构调用智能合约时,对模板的一致性进行验证,保证不能被篡改。
他表示,智能合约面对的是通用业务场景,要适应各种场景的差异化需求,要为合约的开发提供足够的便利和安全环境,以充分发挥指定运营机构和其他市场机构的业务技术实力,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合约模板的开发和应用的创新,建立丰富、高效、便利的智能合约供给体系,因此,开放和开源是必然的选择。
他表示,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生态服务平台可以成为手机应用市场一样的开放平台,各类机构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提供智能合约服务,并且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根据用户意愿组合使用,实现开放、开源、共建、共享。
智能合约项目已在多城试点
近期,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功能,成为各地推广试点的重点功能之一。
今年9月,在雄安新区,中国建设银行河北雄安分行通过“雄安新区建设资金管理区块链信息系统”落地数字人民币穿透支付业务。
据了解,这笔业务由分包企业通过区块链系统向总包企业发起农民工工资支付申请,并将农民工姓名、数字钱包编号、身份证号、发放金额等信息上链存证,总包企业根据链上资金申请,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将工资款以数字人民币形式,从总包企业的数字钱包流转至分包企业的数字钱包,最终穿透支付至农民工个人的数字钱包。在工资款支付过程中,分包企业仅有查询权限,无法截流、挪用工资款。
这笔业务的成功落地为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领域、促进数字金融体系的形成、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做出了积极探索。形成B端、C端数字人民币工资支付、收款全链条业务流,为施工企业和农民工提供了工资支付新途径。同时通过区块链系统“穿透式”发放,极大简化了中间发放环节,显著提升工资发放效率,避免分包企业拖欠、克扣工资款,从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今年8月,深圳文惠卡活动正式启动,不同于普通的数字人民币红包,深圳发放的预付红包,形式采用智能合约,定向用于文艺演出、电影、图书三大文化场景消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举措,有助于摆脱传统预付式消费“商家跑路”的烦恼。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还具备“补助逾期未消费可回收”、“财政费用精准直达”等特性。
对于未来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应用场景,穆长春表示,智能合约在支撑数字经济降本提效、促进服务创新发展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目前,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已经在政府补贴、零售营销、预付资金管理等领域成功应用,随着底层平台和相关制度安排的逐步完善,将在更大范围内加速落地。
他表示,未来,在财政补贴、科研经费等定向支付领域,智能合约能够监测支付用途,提升政府资金使用效率; 在资金归集、智能分账等资金结算领域,智能合约能解决支付交易处理的合规问题,提高资金处理的准确性与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处理差错和风险;在消费红包、智能缴费等营销与零售领域,智能合约能够降低实施成本,保障用户权利,提升客户体验;在内外贸易领域,可以提供“签约+履约”的闭环解决方案,提高合同执行约束力,实现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同步,降低结算和合规成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萌头条 » 数字人民币APP上新“高阶玩法”,智能合约将在更大范围内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