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矛盾激化下,日漫逐渐失去市场,二次元漫展是否要被迫转型?

导读:现代意义的COSPLAY源于二次元文化,中文翻译为角色扮演,熟悉动漫文化和二次元文化的对于这一词并不陌生。

在上个世纪日本动画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后,受到动漫文化的影响,从其中诞生出衍生文化也就是COS文化。

三次元世界的阿宅们模拟动漫或者游戏中角色的装束,去对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还原,在现实世界里展现给众人。

因为国内动画环境的发展,这种COS文化虽然是年轻人的主流文化,但也仅仅只是作为小众文化,属于圈地自萌的那种。

然而随着互联网文化的演变,这种小众文化逐渐暴露在大众视线下,受此激化的民族矛盾也不在少数。

二次元总在背锅

相信即便是现在,也会有人经常听到“动画,那不就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吗?”这类型的说辞。

在2015年以前,国产动画大都是以“低龄化”“儿童益智类”作品为主。

虽然也有着像《秦时明月》《侠岚》这种尝试题材探索的,但是国产动画在那个时间段,成人类作品在体量上几乎是非常稀少的。

很多80后甚至是90后,陪伴他们青春的作品大多都是日本动画,这一点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

“后宫”“热血”“暴力”“黑深残”等等,日本动画相对于当年的国产动画来说,题材和内容上带来的刺激感,无疑能够满足很多青少年的内心。

反观国产动画,直到15年之后,像《斗破苍穹》《斗罗大陆》等等的3D国产动画才陆续开始兴起。

由此衍生到漫展文化,虽然说国产动画的COSER也不是完全没有,但是大多数还是以外国动画或者游戏角色为主。

而在如今国内比较敏感的环境下,这种文化更是被打上了一个“文化入侵”的标签,似乎这个群体不是在背锅就是在背锅的路上。

早期的漫展“福利姬”事件轰动全网,让COS文化打上了一个颜色标签,二次元被大众批判。

上海漫展偷拍事件,错的是偷拍者还是COSER本身?

再比如曾经被鹅厂引入的热门动画《重生之道》,它的原名是《东京卍复仇者》。

按理说能够被引入我们国内的日本动画都是通过正常审核的,但是这部动画可是给很多的COSER当头一棒。

21年IDO的某场漫展,因为COSER去cos该动画的角色,背后的“卍”字被游客误认为法西斯标志而被举报,COSER当场被警察抓走。

不久后在南京,有男子同样穿该动画中的服装行走于景区,被一群人围住,直接激化民族情绪。

一个个漫展事件的出圈,似乎也在让这个圈子的口碑越来越差,对日漫文化抵制的话题成了圈外群体的流量密码。

那么在面对这种文化矛盾,国内的漫展是否需要做出转型改变呢?

国内漫展要何去何从?

虽然不可否定,国产动画目前正在以一种极快的方式发展,但是对于衍生文化、商业价值的开发远远没有日漫IP那般成熟。

对于漫展举办方而言,国外的IP明显更具有开发价值,但是奈何涉及到的敏感点颇多。

难道真的要放弃这种商业模式,或者转头主攻自家的国产动画的商业价值。

先不说目前新生代国产动画的体量能否支撑起一场大规模的漫展,抛弃日漫IP损失的商业价值那就不可估量了。

当然了,虽说这种二次元文化、漫展文化不见得能够被大众接受,但是能够在大众的监督下,也并非没有好处。

举办方对于贩售品,展商,coser等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核标准,也能从根本上去杜绝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

这一点还是有必要的,毕竟每一次引发的争议,可能都会为举办方带来无形的损失,也算是一种规避风险吧。

结语

其实说白了,还是由日漫文化衍生出的问题,对于圈内观众来说,可能仅仅只是把它当成娱乐作品。

但是在圈外人看来,这就是一种“文化入侵”,而偏偏这两个群体现在是没办法互相理解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萌头条 » 国民矛盾激化下,日漫逐渐失去市场,二次元漫展是否要被迫转型?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