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手办原型师:在设计中玩转历史元素

1月19日,李春雨正在精心描摹手中的手办模型。新华社记者刘惟真摄

新华社天津2月11日电(记者刘惟真、宋瑞)推开手办原型师李春雨工作室的大门,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手办使人仿佛置身展览馆。铺满绘画工具和涂色颜料的桌子上,还未上色的生肖模型毛发精致、憨态可掬。

“最近我正在设计制作十二生肖的手办,也在以《山海经》中的‘神兽’为原型构思新造型。”说起自己心爱的作品,李春雨的眼里闪着光芒。

虽说是位年轻的“80后”,但李春雨已在手办原型设计的领域内进行了十余年的创作工作。李春雨回忆说,最初自己与手办结缘,是因为一盒小小的橡皮泥。

“小时候除了喜欢看动画片、收藏玩具以外,我还特别爱捏橡皮泥。每次一拿到压岁钱,我都会‘买空’文具店的橡皮泥,把它们全部揉成泥团,用来捏人像、做雕塑。”李春雨说。

李春雨正在设计制作的十二生肖手办。新华社记者刘惟真摄

2009年,李春雨从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没想到朋友送给他的一盒软陶再次将他与儿时的爱好联结在了一起。

“以前橡皮泥捏出的人像不能长期保存,时间一长就塌掉了。但软陶制品可以加热定型,作品能保存得更完整。”李春雨笑着说,“借这个契机,我的兴趣又被‘激活’了。”

构思人物、绘制草图、丰富细节、精雕细刻、拼接零件、手工调整、上色喷漆……一些小型手办虽然体量不大,却必须精工细作,不仅需要娴熟的技艺,也十分耗费心力,制作起来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由于没有美术、雕塑等专业知识基础,李春雨在手办原型设计领域只能从“零”开始自学。经过不懈钻研和积累,他一步步从模仿走向原创,快速成长为行业内小有名气的手办原型师,也开始在国内外大赛上崭露头角,受到不少爱好者的追捧。

十余年来,李春雨创作的大小手办作品已有近百件。这些作品整齐排列在他工作室的展示柜里,像“编年史”一样标记着他的创作历程。

走到“大禹治水”这件作品面前时,李春雨的脚步停住了。李春雨回忆说,自己为这件作品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为了尽量还原这个经典神话传说,他每天用十几个小时埋头创作,单是史料图片就打印了厚厚一叠。

自此之后,“打卡”博物馆成了李春雨每到一地必做的事情。妇好鸮尊、曾侯乙编钟、青铜神兽、唐代陶器……一件件古老的文物在李春雨的设计中“变身”为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

1月19日,李春雨向记者展示以抗疫为主题的新作品。新华社记者刘惟真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少年轻人虽然对历史文物感兴趣,却对他们背后的故事一知半解。我希望能用自己的一点力量,用更直观、更青春的方式将历史呈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历史。”李春雨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宅家”期间,李春雨不仅以抗疫为主题创作了新作品,还自学掌握了用电脑绘制草图与3D打印模型的新技能。

“在电脑上绘制草图时,很多手工难以雕刻的地方可以通过电子笔在电脑上进行‘雕刻’,有需要调整的地方也可以随时修改。把先进的科技手段与传统手工制作进行融合,有利于推动手办原型创作与发展。”李春雨说。

李春雨调侃说,自己是“月光族”,把所有收入都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手办原型设计事业里。在朋友看来,李春雨是“细节控”,每件作品都要追求尽善尽美、精益求精。

“近年来,我在大赛、展览中遇到的手办原型师和爱好者越来越多,能够感受到这一领域正在得到更多人的喜欢和认可,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李春雨说,“我会将更多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希望未来能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将历史故事讲给受众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萌头条 » 天津手办原型师:在设计中玩转历史元素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