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拍的第一张火星近照,天问一号到底有多牛?

中国人拍的第一张火星近照,天问一号到底有多牛?

本文共一千五百多字,大家花3-5分钟就能看完,现在我们直奔主题!

结论先行:天问一号的成功表明,我国在大口径天线和测控体系,这两项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渐摆脱这方面的技术制约。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结论从何而来呢?

接下来,我将通过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昨晚看到新闻,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动机点火工作,顺利完成地火转移段第四次轨道中途修正,以确保按计划实施火星捕获。

截至目前,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约197天,距离地球约1.84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10万公里,飞行里程约4.65亿公里,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

天问一号带来了什么照片?

话不多说,我们直接上图。

中国人拍的第一张火星近照,天问一号到底有多牛?

从上面的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记得放大图片)看到火星上的阿斯达利亚平原、克律塞平原、子午高原、斯基亚帕雷利坑,以及最长 峡谷—水手谷等标志性地貌清晰可见。

中国人拍的第一张火星近照,天问一号到底有多牛?

这张照片是怎么拍的?

看到这里有人肯定会说, 当然是用相机拍的。哈哈哈,这个答案没毛病。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相机。

这个相机的学名叫:高分相机。

那么,什么是高分相机呢?

该高分相机采用了集光能力强、有效口径利用充分、光学传递函数高、杂光抑制能力强的长焦距大视场离轴光学系统,以全碳化设计理念解决了相机长焦距技术指标与重量资源紧张之间的矛盾,通过碳纤维桁架实现了光学元件的位置保证和高轻量化的结构设计。相机配置了五谱段TDI CCD和国产面阵探测器两种成像探测器,实现线阵推扫和面阵成像的兼容,有望获得火星表面真彩色融合图像及视频图像。

中国人拍的第一张火星近照,天问一号到底有多牛?

类似长这样的

高分相机有哪些功能?

高分相机科学探测任务包括获取火星表面重点区域精细观测图像;

对沙丘、冰川、崩塌等可能具有动态变化特征的区域进行高精度成像和详细勘测,开展火星表面地形地貌及变化探测研究;

对干枯河床、沉积岩层等火星可能存在水的地区、以及撞击坑、火山、峡谷、多丘带、裂谷边缘等典型地貌单元和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单元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开展流水地貌、火山地貌、撞击坑地貌、风蚀地貌等特征地貌单元识别,开展火星表面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研究。

该任务的完成将为我国火星探测和人类全面了解火星地貌地表状况、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等做出重要贡献。 (转自长春光机所官网)

从天问一号带回来的照片上看,我们可以大概推算出,火星的直径为6779km,距离220万km时,视直径为10.6角分。

中国人拍的第一张火星近照,天问一号到底有多牛?

天问一号突破了哪些技术难关?

天问一号探测器突破了:大口径天线和测控体系,这两个技术难关。

其实,大口径天线和测控体系一直是我们深空探测的瓶颈,现在随着70米口径天线的启用,我们也在逐渐摆脱这方面的制约。

那么,这个大口径天线和测控体系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说说:大口径天线,说起这个天线大家应该能想象得到是长什么样的,就是卫星天线的放大和高配版。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接收航天器、探测器和卫星等发来的无线电波信号的。

中国人拍的第一张火星近照,天问一号到底有多牛?

我们再来说说:测控体系,测控系统是即“测”又“控”的系统,依据被控对象被控参数的检测结果,按照人们预期的目标对被控对象实施控制,直白的说就是一套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传感检测部分(感知信息)、信息处理技术(处理信息),信息传输部分(传输信息),信息控制部分(控制信息)。

现代测控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广泛集成无线通信、计算机视觉、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虚拟仪器、智能检测理论方法等新技术,相比以前已经有了质的飞越了。

中国人拍的第一张火星近照,天问一号到底有多牛?

写在最后

2020年,我国完成“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2021年开年,又完成了火星探测器的发射并传回我国“第一张火星近照”,我们大中国真的太牛了。

祝祖国越来越好,牛年让我们一起牛牛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萌头条 » 中国人拍的第一张火星近照,天问一号到底有多牛?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