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在起中文名时,为啥总那么沙雕?

2021年2月18日之前,《Splatoon》到底有多少中文译名?

至少10个。

在WiiU时期,它叫“喷射军团”。因为Splatoon这个合成词来源于splash(泼洒)和platoon(排),所以这个名字至今也是一些玩家认为最为贴近英文原意的翻译。而随着Switch和游戏续作逐渐在国内变得家喻户晓,“喷射战士”这个听起来更加顺口的名称,逐渐成为更多玩家搜索或介绍该游戏时的首选。

虽然这个名字在网络中认可度较高,但由于《Splatoon 2》迟迟没有推出官方中文版和译名,也致使民间各种翻译一直层出不穷。

有人通过音译想出了“死喷乱涂”,在玩家圈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该名字又在短期内衍生出各种版本,有考虑到全年龄游戏分级,改成“斯喷乱涂”的,还有想让名称更贴近游戏玩法的“色喷浪途”,另外“四喷乱涂”和“死喷滥涂”等各种谐音写法也会偶尔出现在论坛讨论中。


民间高手任天堂,死喷乱涂乌贼娘!

而另一些更习惯于意译的玩家,则相继想出了“乌贼娘”、“乌贼美少女”和“色彩喷射团”等名称,与音译形成双足鼎立的态势。而诡异的“型爆墨鱼”在某段时期还被一些玩家误认为是港版官方译名,也不知道玩家到底是怎么想的。


《型 爆 墨 鱼 再 次 进 化》作者:四比三树 来源:Pixiv

这样的“译名争端”在2018年《太鼓达人》NS版发布会之后逐渐偃旗息鼓,因为当时官方上传的中文版预告片中,字幕将“《Splatoon 2》组曲”写作“《漆弹大作战2》组曲”,当时“玩家界”普遍认为,这个翻译可能就是未来任天堂所认可的官方译名。

但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港任在前几天的发布会中,没有采用包含在“漆弹大作战”在内的任何民间或准官方译名,而是特立独行地遵循了一种比较拧巴的音译方法,最终让“斯普拉遁”这四个毫不相关的字眼,在海报中成功牵手。

这个官方译名的槽点之多,甚至有点让人不知道从何处开始说起。如果论音译,按照Splatoon的英文发音,结尾的“遁”可能换成“通”更加合适,而港任之所以选择换成前者,很大可能上是意图迎合游戏中角色可以遁地的特色。但若说他们是想要从译名中展示游戏玩法,“斯普拉”又显得有些冗余。

有关官方译名本地化的争论早已有之,其中尤以日本文化产品为甚。有观点认为,类似“斯普拉遁”、“哆啦A梦”和“精灵宝可梦”这种主要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更多是为了规避商标注册风险,并且可以让同类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更具统一性。


为了商标尽可能地不被抢注,任天堂真的尽力了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忽略已经在本土约定俗成,并且更加符合当地语言习惯的名称,如“喷射战士”、“机器猫”和“宠物小精灵”等译名,不仅带有些许不尊重当地受众的意味,更是日本近代翻译习惯劣化与强制输出的文化表现。

二战时期,日本知识分子阶层遭受了重大打击,汉文化修养较高的日本人也越来越少。曾经日本人还能将“政治、经济、自由”等抽象英文词汇悉数汉化并反向输出到中国,而现在他们只会用片假名音译的方式来引进大部分外语词汇。

比如《GTA5》在日本就被翻译成“グランド・セフト・オートV”,读音就是Grand Theft Auto V。拥有中文名的电影《倩女幽魂》仍被译作“チャイニーズ・ゴースト・ストーリー”,其来源于该作品的英文名“A Chinese Ghost Story”。

1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由于中文语境中并没有类似片假名这种只表音不表意的文字,所以采用简单音译的方法落地的译名都让很多国人不知所云,比如上述提到的“哆啦A梦”和“精灵宝可梦”,如果没有官方不懈努力的宣传,知名度大概率不如“机器猫”和“宠物小精灵”,比如“熊本熊”就是个例子。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熊本熊的官方授权中文译名一直都是“酷MA萌”,其来源就是这个吉祥物的日语发音Kumamon。

从2013年开始,熊本县就在华人世界大力推广这个名称,不过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无视。去日本旅游的人也不能理解“酷MA萌”到底是什么,哪怕看见画着熊本熊的招牌,也会怀疑是店家想出的噱头。

苦苦挣扎六年之后,熊本县最终选择妥协,将吉祥物的官方中文名称改为“熊本熊”,不过因为前面的名字太没有存在感,这个日本本土的“重要决议”并没有在外国掀起什么波澜。

也就日本民众比较在意这次的改名风波,因为日语里 “熊本熊”与“小便”发音比较类似,这让许多日本人疑惑为什么吉祥物要跟上厕所这种事结合起来。

不过看到络绎不绝的礼品店游客,熊本县最终选择无视日本民众对于发音的质疑。

上述讨论的例子中,大多都是近代日本人对于外语翻译的“执念”与演进,以及对某些产品在中文语境下推广的影响。不过话说回来,即使没有国外语言习惯和游戏厂商的影响,中国本土的许多译者,也搞出过各种无厘头的游戏译名,而因此造成的争论也不在少数。

比如当初我在第一次看到台湾发售的《魔域幻境之武林大会》这款游戏时,下意识以为这是河南卫视招牌节目《武林风》打造的周边产品,后来看到游戏里那些早期的布娃娃人物和花里胡哨的战斗场面,才意识到这款游戏其实是《虚幻竞技场》。

这种情况在游戏行业发展较早的台湾地区相对较为常见,台湾译者从一开始就没有采用现在大陆惯用的直译策略,而是一方面非常注重在翻译中借力表达与融合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在迎合市场,任由译者放飞自我,使用各种浮夸的“大词”和充满套路感的“惯用语”,绞尽脑汁地吸引人们注意力。最终抓到了眼球,也苦了很多游戏。

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被译为“太空战士”的《最终幻想》。

一般认为,台湾发行商当时决定定下这个名字,主要是当时台湾地区有一档大火的同名综艺节目《太空战士》,属于典型的“蹭热度”。类似的操作还有《英雄本色》(大陆译《马克思佩恩》),《古墓奇兵》(大陆译《古墓丽影》)等等,现在看到这些名字,都能大概想到这些游戏是什么时候引入台湾地区的。

而类似于“魔域幻境之武林大会”的游戏译名也有很多,比如《罪恶装备(Guilty Gear)》在台湾叫《圣骑士之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贴合了游戏剧情,但总归相差甚远。《猎天使魔女》则被翻译成《魔兵惊天录》,读来总有一种中西结合的武侠小说味道。

有时译者还会“用力过猛”,把译名搞得比原名还要中二,比如《穿越时空》(Chrono Cross)就被港台译作《超时空之钥 次元之旅》,二次元浓度直接提升几个量级。

不过好歹这些名称都能算是有来源的“改编”,真正让人看到海峡两岸“翻译界的参差”,还要归功于比英文转换成片假名更加偷懒的“胡编”翻译——看图说话。

比如《合金弹头》台版译为《越南大战》,有点像译者本来想介绍下游戏内容,结果因为只玩了前两关而最终弄巧成拙。

而《长空斗士》(Aero Fighter)因为第一代封面有四个国家,上市就被叫成了《四国战机》。这个倒没啥大问题,不过游戏在第三代推出了五个国家,封面上的《四国战机3》怎么看怎么别扭。


五国实锤

这种情况其实并非少数,而其中最离谱的还是《怒之铁拳(BARE KNUCKLE)》的译名。

因为第一代游戏封面上画着三个人,所以这部游戏最开始被取名为《格斗三人组》。而第二代封面上因为有四个人,游戏又被取名为《格斗四人组》。

结果到了第三代,封面上画了一只袋鼠……翻译人员最后表示:

所以当你今天打开第四代游戏的Steam页面时,你就能感受到台版翻译人员当时有多尴尬。

这部作品除了标题里的《怒之铁拳4》这个译名看着比较正常以外,“格斗五人组/格斗三人组4/格斗四人组4”这三个别名简直就可以称得上是精神分裂+指数级套娃,让人不禁想拿出《P5S》的封面图然后做成表情包怼上去。

2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说起《P5S》的中文名,虽然玩家之间和Steam中都会出现“女神异闻录5S”的影子,但这个翻译并不算准确,只是运用了中文译名里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借字”。

“女神异闻录”这个词来源于游戏初代副标题中的“女神異聞録”,游戏名其实是来源于荣格心理学的“Persona”。还有1999年索尼发行的RPG《越过我的尸体》,也是看到日文标题《俺の屍を越えてゆけ》中“俺、尸、越”三个字杜撰出来的,《魂斗罗》和《赤色要塞》等经典游戏更不必说,打开游戏看到标题就能理解。

虽然这种起名方法也不算准确,但海峡两岸却能够普遍接受这些名称,毕竟在那个游戏普遍没有汉化,连会说英语都算人才的年代,能从日语中抓到几个汉字就已经让人感觉很亲切了。

无论是讨论台湾还是香港的译名套路,总离不开一个词:商业化。不同于大陆早期媒体与玩家潜移默化间约定俗成的中文名称,香港引进游戏时,取名也要考虑到当地市场状况。

而相比于台湾来说,因为其本身独特的历史和多元文化,再加上地理位置上毗邻内地,译名往往受到内地翻译风格和粤语习惯本身两大要素影响,并且中间也会沿用很多台湾地区创造的游戏名,对比下来,香港译名看起来其实并没有太多花头,甚至更加通俗化。比如《超级马力欧》曾经被翻译成《孖宝兄弟》,因为在粤语语境中,“孖宝”即为双胞胎,属于比较常见的意译。

而内地的翻译习惯大多也是如此,并且通常都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且大多作为语言润色或点缀。这种保守的翻译方法可谓无功也无过,一般情况下不会涉及剧透,也能够尽可能地保留游戏制作者的原意。

但是由于早期很多大陆玩家和媒体并不能提前接触到游戏内容,这也使得误译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Wild Arms》在大陆就被翻译成《荒野兵器》,虽然译者已经想到了Arms与武器相关,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该词其实有双关之意。在游戏初代,ARMs通常指 “Ancient Relic Machine”(古代遗迹机械),续作中还有诸如“Assumptive Rotten Majesty”(骄傲自大的腐败威严)、“Aspirant’s Rightful Mercilessness”(开拓未来的正义铁槌)等不同解释。


每一代ARMs都有不同的意义

有趣的是,这个问题在港台地区并不存在。因为香港常用英文标题,不作翻译。台湾译作“狂野历险”,完美规避了与武器有关的词汇。

海峡两岸的游戏译名虽然看似狂喜乱舞,肆意发展,其实都在最大程度上照顾到当地玩家的语言习惯和游玩体验。统一译名虽然方便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认同,但往往也容易受到争议。

比如2016年任天堂曾在推出首部支持简繁中文的《精灵宝可梦太阳/月亮》时,就因为统一了“皮卡丘”的名字而引发一些香港地区玩家的不满,甚至还有几十名玩家跑到日本领事馆门口前游行抗议,要求保留香港本地化译名,这主要是因为在粤语地区,“皮卡超”的发音更加符合日本名发音。


十 万 伏 特 大 游 行

总得来说,大陆、香港和台湾三个地区的译名各有千秋,在不同话语体系和语言表达习惯的影响下,各个地区逐渐形成了有着不同的翻译风格,也相继出现过许多“信、达、雅”的游戏译名,比如《火焰纹章》在台湾翻译的“圣火降魔录”,就收获了海峡两岸许多玩家的推荐和好评。


“你们随便,我不翻译了”

3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萌头条 » 官方在起中文名时,为啥总那么沙雕?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