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爆款国游《戴森球计划》工作室:需要的不是钱,未来融资更加看重“资源整合”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子慧

小柯最早进入《戴森球计划BUG反馈群》的时候,群里只有几十人。

“游戏刚上线的时候,我就加到了这个群,玩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大家会在群里讨论,谈及到的游戏Bug很快就能被修复。”

但现在,小柯已经很少在群里聊Bug了。更多的时候,《戴森球计划》的玩家们在群里讨论“去哪里采集重氢”、“木星资源没了怎么办”、“如何用戴森云供电”……游戏上线11天后,小柯所在的QQ群人数达到接近2000人。

这让身为游戏开发者之一的Kat感到既快乐又苦恼。

一方面,《戴森球计划》上线后,本来对销量并没有过多预期的Kat收获了5天破20万、一周破35万的游戏销量,且在steam平台上,该款游戏上线首周便力压《赛博朋克2077》、《CS:GO – 狂牙大行动》等大作排名第一,截至2月6日,用户好评率超过97%;另一方面,随着游戏玩家的大量涌入,修复Bug、加紧做游戏升级成为Kat所在的《戴森球计划》开发团队的紧要任务。

一时间,《戴森球计划》成为了国产独立游戏的一个标签,甚至这款游戏走向海外市场引发不少国外玩家开始自发学习中文。

“我们每天都是高负荷下的工作,EA(游戏测试阶段)之后每天基本都只能睡4-6个小时,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睡一天,” Kat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不过,生物钟也已经有惯性了,到那个时间就会想要去看下玩家有没有反馈Bug,但痛并快乐着。”

事实上,除了在游戏平台上的“小爆”,外界对《戴森球计划》的关注点还在于,其开发团队柚子猫重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柚子猫),仅仅由五个人组成。

而近几年,类似的小规模的独立游戏工作室在国内越来越多。 独立游戏社区INDIENOVA的一份报告曾显示,截止到 2019 年底,在其数据库内会员提交近4000款独立游戏中,仅有1人的开发团队比例占41.64%,5人以下包括五人在内的团队占比达到91.27%,其中有492款游戏均在Steam平台发行。

如此小规模的游戏工作室如何完成建造“戴森球”的宏伟计划?2月6日,身为柚子猫工作室成员之一,亦是《戴森球计划》项目的发起人之一的Kat向时代周报记者讲述了《戴森球计划》背后的故事。

谁在“造球”

1960年,美籍英裔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一种设想: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将太阳用一个巨大的球状结构包围起来,使得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量被截获。这个球状结构在后来不断被工程学家及科幻小说家所提及,并称为“戴森球”。

而在游戏《戴森球计划》中,玩家可以自由前往陌生星系,从采集资源开始,规划设计生产线,建造工厂,最后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戴森球”。对玩家来说,在建造星球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享受到从微观生产线到宏观宇宙的视觉效果的转换;另一方面,通过操纵伊卡洛斯机器人对太空进行探索,玩家亦能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时的艰辛和永不放弃。

在Kat眼中,这《戴森球计划》的独特魅力所在。她向时代周报记者讲述《戴森球计划》的立意时说道:“我和另一个制作人都是科幻迷,在物理、数学,天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我们本身也是模拟经营游戏的重度玩家。在将‘戴森球’、自动化工厂,太空探索以及模拟经营四个元素集齐后,我们围绕着这四个最主要的元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设计,再针对这些系统进行了很多技术验证,最后在正式确立了《戴森球计划》这个项目。”

Kat口中的另一个制作人周讯,是Kat的丈夫。

在确立开发《戴森球计划》之前,Kat曾是某上市公司战略规划岗位的一名在职员工,周讯则是重庆帕斯亚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程序员,后担任该公司某游戏项目的负责人。

相比之下,工作室中的另外三位成员都是22岁左右,刚毕业不久的新人,是游戏立项之后,Kat在某招聘网站上招聘来的正式员工。

开发一款如此复杂的独立游戏,加上团队中一半都是新人,压力自然是巨大的。在Kat的描述中,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身兼数职。比如周讯技术出身的背景,决定他在团队中重点是做程序,但美术、音效、特效也会多少涉猎一些;Kat在负责策划、运营之外,也会兼顾音效、动画等方面。“有时候我甚至还会做倒茶小妹和清洁工。” Kat调侃道。

而吸引新人加入的,除了Kat和周讯对于独立游戏开发的热情之外,还有一份周密的开发周期计划表。

像很多独立游戏团队一样,在用几个月的时间验证了现有技术能够支撑起《戴森球计划》的项目后,Kat和周讯做了一份详尽的计划表。这份表的作用是尽可能的减少游戏开发中的反工,“我们对工作量进行了大致的规划,包括大概多久能完成,每一步大概需要多少资金,”Kat补充道,“这样计划下来,我们的钱基本可以支撑到1月上线,甚至还可以支撑到上线后几个月的。”

没时间融资

正如Kat对科幻主题受欢迎程度的预料,《戴森球计划》在完成了基本构建后,很快的吸引到了国内独立游戏的发行方Gamera Game(上海镜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8年的Gamera Game在接触《戴森球计划》前,总计发行13款游戏,其中包括10款海外游戏,3款国内游戏。其发行总负责人叶千落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当初第一次使用游戏内机器人飞向太空的时候,我就被这个游戏震撼到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款充满魅力的游戏。”

资本市场的反应也极其迅速。

Kat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早在EA前,就有投资人向柚子猫表示过投资的意愿,但那个时候《戴森球计划》的EA阶段马上就要开始,所有人都非常忙,没有时间去聊这个事情,而且柚子猫最早的定位就是坚持自己做,所以预留的资金也是十分充足的。

但本质上来讲,柚子猫并不拒绝融资这件事。“如果未来要融资的话,我们可能看重更多的不是钱,而是资源整合,就是说当我们的团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需要更专业的人在某一方面为我们提供帮助。但目前确实没有融资的计划,毕竟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在游戏上还有很多要完成的功能,没有时间和心思想这个事情。”

而事实上,柚子猫对投资人的反应,其实某种程度上也当前资本在独立游戏领域境遇的一个缩影。相比于4、5年前渴求资本青睐的独立游戏团队,近年来,尤其是2020年的游戏市场上,“钱多项目少”的情况不在少数。

一位资深游戏行业投资人张米(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现在很多由85后、90后创立的独立游戏工作室对于资本的需求都不是特别的强烈,一方面他们本身的资金足够支撑,另一方面,很多开发者会专注在游戏内容和质量方面,并不在乎是否能够拿到融资,有些还担心拿了投资反而受限制。”

在张米看来,目前在独立游戏市场寻求融资的往往是一些背景不够亮眼,或项目还处在初期的团队,但这样的团队由于没有一个完成的产品,又很难吸引到投资人。

柚子猫恰恰属于前者。

对于Kat来说,《戴森球计划》对于她的意义远不止是开发的第一款独立游戏这么简单。她在立项前就想的很清楚,如果两年后钱烧光了,创业失败,也要尽量把《戴森球计划》做完。

“这是做独立游戏的态度,游戏做得好不好,不是靠赚不赚钱驱动的。我接触过的做独立游戏的人更多的都是为了梦想,他们有自己想做的方向、题材,更多关注的是游戏开发本身,” Kat说道,“就那我们来说,可能在公司运营方面经验并不足,也没想到很复杂的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些对我们来说太远了,我们能想到、能做的就是把手里的项目打磨的更好。”

除此之外,随着《戴森球计划》销量的进一步增加,柚子猫也打算在新的一年“招兵买马”。“我们可能会再招几个人,但不会特别多,而且不一定要求能力有多强,我们更看重的是他是否热爱游戏,这个很重要。” Kat讲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萌头条 » 对话爆款国游《戴森球计划》工作室:需要的不是钱,未来融资更加看重“资源整合”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