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女神转生3》神学考据(下):希腊式创世

上一章提到了「东京受胎」的末日部分,这个末日是犹太式的。末日之后的下一阶段即为创世。这个阶段的风格与之不同,按照希腊的原则组织。

创世

俄耳甫斯教的卵生世界

上一章提到,在「受胎」这个意象中,东京变为一个自我封闭的球体,从中孕育新的世界,同时寄寓着“圆”和“卵生世界”的意象。

东京受胎,即是让世界以「卵」的形式回归母体

「卵生世界」的观念,最早见于前6世纪古希腊的俄耳甫斯教。这是重要的神秘教派,以善于演奏竖琴著称的半神英雄俄耳甫斯为教主,以秘仪和禁欲、远离世俗的生活方式,承诺人死后的永生。关于这位英雄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则是进入冥府试图领回深爱的亡妻欧律狄刻,却在临近终点时,违背了决不能回头看的禁令,导致妻子消失的悲剧。俄耳甫斯教有着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希腊神话——即荷马-赫西俄德的传统——相似的诸神,但神谱关系有所差异,神性也有不同。其神谱有多重版本,以流传最广的“二十四叙事圣辞”为例,共有六代神王。首先出现是时间之神克罗诺斯(Chronos),他是「时间」本身。俄耳甫斯叫认为「时间」是宇宙的最初力量,是一切的本原,它孕育、维系一切,又为一切划上句点。时间孕育了“世界之卵”。它是世界的原初形态,既包括了整个宇宙,又囊括了所有的时间。在卵之中,一切尚未分化,既完满自足,又处于创世的准备之中。创世的本质,即是从“一”到“多”,万物从均一的“原初”中分化的过程。然后法那斯(Phanes)从卵中而出,为第一代神王,万物之主。他有无数种形态,雌雄同体,并有很多别称,分别代表其一方面的特质。法纳斯的出生意味着「创世」,万物开始分化,多样性已经出现,但仍然聚合在一起。法纳斯即世界,即万物。

俄耳甫斯教的世界之卵

接下来神王的权力,从法那斯交给黑夜女神纽克斯。然后是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克洛诺斯、宙斯。宙斯吞下法纳斯,与法那斯等同,成为最初的本原,拥有了创世的力量。他重安排诸神,创造世界。而宙斯的王权,未来则要交给其子,酒神狄俄尼索斯。这部分如果有兴趣,可以参看拙作《EVA文化原型溯源解读(四)》。有趣的是,在后来的《真女神转生4F》中提到了更加明确的「世界卵生」概念。

《真女神转生4F》中的宇宙之卵

柏拉图的宇宙生命体——完美的球形

「世界生命」的观念,见于柏拉图的《蒂迈欧篇》。在这篇充满浪漫色彩的宇宙论中,我们存在的世界(宇宙),是一个球形的、完满的生命体,也是一位非人格化的神祇。它是可感之物中最完美者,在内部包含了所有生命(包括人类),围绕着自身在原地不断的旋转。世上只存在这一个宇宙,由神(God)仿照一个完美的生命体所制造,包含理智(intelligence)、灵魂(soul)和身体(body)三部分。

柏拉图(Plato, 前427年—前347年),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古代思想家,也许没有之一

宇宙灵魂在其中心,包裹住宇宙的整个身体。创造世界的是永恒之神(eternal God),被造的宇宙则是有限之神。世界之所以是这个样子,是因为在柏拉图的理论中(主流认为是承袭毕达哥拉斯学说),「自我相像」的球形是最完美、完满的形状,原地自旋是最完美的运动。而神是至善的,所以神会参照最完美的摹本,将世界造的尽可能完美。造物者根据这个统一者的本性而给它设计了一种图形。…… 这就是圆球形,从中心到圆周各点均相等。这是一种最完善的最自我相像的图形。他认为,自我想象者的完整性是自我不相像者所不能比拟的。 造物者把它的外表造的绝对光滑…… 外面是无,没有东西进出。因此,它是自己作用于自己,一切都在自己里头。造物者认为,自我满足者较之于依赖他物者要更好。 即让它拥有其中运动与理智和智慧最相通的一种:在原处作统一运动,在自身中不断地自我旋转。 这边是永恒之神为有限之神(即上述生命体)所作的设计。根据这一设计,神把它造的平滑一致,从中心岛边缘处处相等,完全,完善,诸完善的完善体。他把灵魂安置在中心,并使它扩散到整个身体,把整个身体包围起来。这这样,造物者就建立了一个唯一的世界,圆形,作圆周旋转,独自一个但能与理性作伴,无需他者而自我满足。就这些性质来看,他所创造的世界是尊贵的神。 ——柏拉图《蒂迈欧》, 33B-34B.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1, 谢文郁译因为世界是一个生命,所以它可以被「出生」,这就是东京「受胎」的来源。受胎后东京的「圆」的意象,也是柏拉图在《蒂迈欧》中着力描绘的。

创世之理:理念世界

在真3的世界中,要重新创世,必须首先获得「创世之理」。这一点也来自《蒂迈欧》中的创世逻辑:创世神是摹仿一个「理想的模板」来创造的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产生,乃是摹仿那包含一切生命体的生命体而成。他把一切有理性的生命体都包含在自身中,就如这个宇宙把我们和一切可见物体都包含在内一样。神希望把宇宙造得尽可能和那个最完善完美的生命体一样,使它成为惟一的可见的生命体,并使一切有相同。 ——柏拉图《蒂迈欧》, 30A-B. 同前引《蒂迈欧》中的世界观,体现了柏拉图著名的“理念说”。他将世界分为「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两个层次。后者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现实世界”,其中的各种事物都可通过感官认识。前者则由只能用理性推理认识的各种“理念”组成。理念是众多具体事物中共通的抽象观念,因为这种抽象观念存在,沟通才成为可能。譬如我们谈论“剑”时,并非基于某把具体的剑,而是一个普遍性的剑的概念,这就是“理念”。柏拉图认为「摹本」是真实的、永恒的、完美的,也是高级的。可感世界则是低级的、不完美的、变动不居的,其中的事物,都是理念的残缺「摹本」,是因为「分有」了理念,才成为自身。在《真3》,创世之前要先找到「创世之理」,就是要构造出那个新世界的理想的「模板」。

要先确定「形态」,才能创造下个世界

创世之理:逻各斯

柏拉图在后世的追随和诠释者,即「柏拉图主义者」们,大多都将柏拉图的理论不断的神学化和神秘化。公元1世纪,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著名学者「犹太人斐洛」(Philo of Judaeus),是中期柏拉图主义者的重要代表。他认为创世有双重性,首先是理智世界(对应柏拉图的理念世界)的创造,然后在感性世界(对应柏拉图的可感世界)的创造。

斐洛·尤迪厄斯(Philo Judeaus,前30 ~40年) ,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犹太人宗教哲学的主要代表。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基督教教义有很大影响。

在创造我们的感性世界之前,他首先制作了理念世界,以便于在做物理世界时有个非形体的最像神的模子。从这个更早的模子中产生出后来的模仿品(即感性世界)。 —— 斐洛《论创世》. 本文转引自梁中和《古典柏拉图主义哲学导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5斐洛认为理智的原理,是「逻各斯」(logos),是理念所居的“处所”。城市是在首先在匠人的头脑中被构建起来,而不是在外面的世界里,包含了理念的世界(宇宙)则处在神圣的逻各斯(theios logos)里,逻各斯是物理世界的创作者 —— 同前引

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约前544-483),有传奇经历的古希腊哲人。逻各斯和辩证法的提出者,但最为人熟知的名言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逻各斯」在概念在希腊文化中由来已久。它是世界的终极规律,又是所有事物的本质,是一种神圣的「实存」。这一点和《道德经》中的「道」非常相似,既是万物之源,又是世间天道。其最初见于赫拉克利特留下的残篇中,虽然他的描述相当晦涩:但于此恒久有效的逻各斯,人们总证明其不解,无论在听到之前,还是闻及之后。不过人类之余者,醒后不知其所做,恰如眠是不记其所为。 —— 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残篇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T. M. 罗宾森、楚荷译如果说《真3》中的「创世之理」的广义概念是「理念世界」,那么狭义的概念,或者说其核心——「创世之理」的「理」,就是这个「逻各斯」。柏拉图《蒂迈欧》的「理」,本质上是基于数学原则的,核心是比例的和谐是数学上的完备性。对于「世界是如何创造和组织」的推理,完全基于的是这个原则。而这来自于毕达哥拉斯学派。当神开始制造宇宙时,便用了火和土。火和土没法黏在一块,因而需要第三者作为黏物使它们黏合起来。最好的黏物是使自己和被黏物完全融为一体。要达到这种效果,我们需要一种连续的几何比例。 任何三个数,如在正方体和正方形那里,其中必有一个中数。像相对于头数,它是尾数;相对于尾数,它又是头数。因此,中间数既是头数又是尾数,而头数和尾数又成了中间数。因此,这三个数同时扮演了同样的角色,三位一体。 我们的宇宙表现为立体,而立体需要两个而不是一个中间数。因此,神用水和气来做火和土的中间数,并使它们之间尽可能的成比例,就像火相对于气一样,气相对于水;像气相对于水一样,水相对于土。神依次把它们结合为一体而创造了可见可触的宇宙。 ——柏拉图《蒂迈欧》31C-32B, 同前引神创造宇宙灵魂的方式也是根据数学比例的:(神)是这样分割(用存在、同、异三种成分混合成的原料,从而创造宇宙灵魂):先从整体中分出一部分,然后分割出两倍于它的另一部分。接着分割出比第二部分多一半的部分,即三倍于第一部分。第四部分是第二部分的两倍,第五部分是第三部分的三倍,第六部分八倍于第一部分,第七部分则二十七倍于第一部分。 他进而用9/8来分割各个4/3区间。在这个分割 区间里还有一个比数,即256/243。这样,造物者就完成了结构分割。 ——柏拉图《蒂迈欧》35B-36B, 同前引《蒂迈欧》中有如上大量篇幅论述了在构造宇宙的的方方面面中,创世神是如何应用数学原理、尤其比例原理。再次不过多引用了。所以柏拉图的「创世之理」就是毕达哥拉斯的数学原理,他的神即是《蒂迈欧》中的这位创世神德穆革(Demiurge,巨匠造物主)。

上升至迦具土准备创世的这一幕,充满了柏拉图/毕达哥拉斯式的数学式美感

在《真3》的各个可能世界里,柏拉图的原则被各自不同的「创世之理」取代。可以认为相对于冰川、千晶和勇来说,「寂」、「缘」、「结」的形态,是对应的其「理念世界」;而各自核心的「寂静」、「强者生存」和「孤立」,则分别是其核心,即分别的「逻各斯」;而阿里曼、巴力和诺亚,则是分别的「造物主」(德穆革)。

造物主以「自由」为当下这个世界的创世之理

在受中期柏拉图主义影响的赫尔墨斯主义文献里,对逻各斯创世的过程,有着非常具象化的想象:(创世之初,世界只有一片未分化的水质原质,类似古埃及的「原初之水」) 然而从那光中,一圣言(logos hagios)登上那水质的事物,而无暇的火从水质的事物向上空跃起。 火焰轻巧,有穿透力,并且活跃,而且由于气是轻的,它随在吹息之后向着火升起,远离土和水,看起来像是悬在火焰上方。 土和水留在下方,彼此相混,使得土无法再同水区分开来,但是它们被在它们之上移动的圣言搅动,得以听见 —— 托名赫尔墨斯《赫尔墨斯秘籍》第一篇 珀伊曼德热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7,肖霄 译

《真3》中的言语与圣言

迦具土:创世之火

古代希腊对世界结构的主流观念是地心说,地球(大地)居于宇宙中心。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不含现代才被发现金海冥)组成的「七大天体」各居于一个与大地同心的球面之上,围绕地球旋转。在它们之外,是宇宙的外壳,所有恒星都在这个外壳上。外壳之外即使虚空,一无所有。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80-前500/490年),古希腊思想家、数学家。他的数学与后世人们常常以为的不同,是带有神秘主义和形而上学性质的。他认为「数」是世界本原,并具有神秘力量。他组建了一个带有严密兄弟会性质的组织,成为「毕达哥拉斯学派」。根据已有的史料,很难将毕达哥拉斯本人的思想从其学派的思想截然分离出来。

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例外,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家费洛拉奥斯。前面提到,柏拉图的思想受毕达哥拉斯学派影响很大,并将这一影响广泛的传递给了后世。毕达哥拉斯生前组织了组织严密的学派,其流传下来的思想不仅源自其本人,还包含这一学派中的众多思想家,费洛拉奥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费洛拉奥斯认为世界的中心并非地球,而是一团「中央火」,被称为「宇宙之灶」(Hestia)、「宙斯之家」、「众神之母」。包含地球和太阳在内的所有天体都围绕这一中央火旋转。中央火并非太阳,但这一学说成为了后世日心说的雏形。围绕旋转的天体中,最内层是不可见的第十天体——对地星。它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了满足天体数为10——他们认为10是最完美的、包含一切真理的宇宙之数——而假定的。然后就是大地(地球),每24小时旋转一周,就是一天。再往外是月亮、太阳、五大行星,最外面是恒星天球,再外面外层火——它是宇宙的外壳。这个意象在《真3》的世界里,有一个鲜明的的对应——迦具土。迦具土(カグツチ)是日本神话中的火神。受胎后的东京,整个空间扭曲变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球体,地表即是球体的内面,一切都围绕着中心发光发热的迦具土,这即是东京的“中央火”。整个大地变成球体包围着中央火,也与费洛拉奥斯笔下的相似,虽然与行星公转方式略有差异。

作为创世之光/火的迦具土

关于迦具土的创世功能,则可见于赫拉克利特的思想。这位前6世纪的希腊哲人,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一切均由火中诞生,最后又归入火中。世界本身就是一团活火。火,突然降临,审判万物并为其定罪。 事物的全部,是的交换物,火又是所有事物的交换物。正如物品之于黄金,黄金之于物品。 ——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T. M. 罗宾森、楚荷译日本神话中的迦具土出生的方式,即烧伤了其母亲伊邪那美致其死亡,对应着赫拉克利特之火的「万物归入火中」,对应《真3》中创世之前的毁灭。而受胎后重新的创世,是各竞争者携带「创世之理」进入迦具土,重新创世,对应其「审判万物」和「一切由火中诞生」。

真3中的迦具土也提到了「审判之炎」

这个「从火中来,又归于火中的」毁灭-创造的过程,是永恒轮回的——发生过无数次,并将永远的发生下去。这种观念见于古希腊的另一重要学派——斯多亚学派(Stoics,又译「斯多葛」和「廊下派」)。

斯多亚学派(the Stoics)创始人为芝诺,因在雅典广场的柱廊(Stoa)下讲学得名。这个学派以推崇理性和禁欲主义著称,追随者遍及各个阶层。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就是一位著名的斯多亚主义者。

斯多亚学派世界遵循轮回法则,每10800年是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后的终点,大火会将所有事物烧毁,然后再从大火中诞生出新的宇宙。宇宙所有部分——包括人和一切事物——在经过轮回后,都会回到原初的形状和结构。所有曾经生活过的人,在下个周期内都会再次出现,并且经历完全相同的人生。所以《真3》中,当主角上升到迦具土面前准备创世,迦具土会告诉主角,这个轮回已经进行过无数次。

《浪漫沙加3》的世界观更典型的体现了斯多亚派的「末日大火」与「世界轮回」观念

时间与天体

在《蒂迈欧》中,柏拉图认为,「时间」是由天体创造的。天体不仅是计时间单位,而是时间产生的原因。这个世界摹仿的理念世界是永恒的、不变的,不存在时间;而这个世界以及其上的万物,是暂时的、变动的,所以因而就有了时间的概念。只有「现在是」才准确的描绘了永恒者,因而属于它。「过去是」和「将来是」是对生成物而言的。它们在时间中,是变化的。但那不变的自我相同者,是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变老或卞年轻。它不会变,以前不会,将来也不会。 那些在变化中的可感物体,其生成所依赖的条件都与那永恒者无分。不过,作为时间形式,它们摹仿永恒者,并且按数运转。 ——柏拉图《蒂迈欧》38A-36B, 同前引而天体,沿着世界灵魂的两条轨迹运动,是神灵,是世界命运与规律的支配者,推动了世界的运动,让时间诞生。因此,并非时间产生运动,而是运动产生时间。天体存在之前,没有白天、晚上、年月等。在造物者的计划中,这些东西都随着天体的形成而产生。它们都是时间的形式。 时间与天体一同产生。一同产生便会一同消失,如果它们有一天会消失的话。时间是根据永恒者的本性创造出来的,它尽可能与原本相像。原本是永恒的,而天体和时间过去是、现在是和将来是。这便是神造时间的本意和计划。他造了太阳和月亮以及其他五个行星,称之为漂泊者,用来决定和分辨时间的数。这七个星体造好后,他(造物主)把它们放在异的圈上的七条轨道上 ——柏拉图《蒂迈欧》38A-36E, 同前引在《真3》的尾声中,路西法道出真相。时间由轮回而来,若轮回消亡,时间也会跟着消亡。这就是柏拉图笔下“如果它们有一天会消失”的那个情境。

时间的消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萌头条 » 《真女神转生3》神学考据(下):希腊式创世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